孝亲敬老 爱在重阳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走进泰颐春养老中心,与长辈共度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为弘扬孝亲敬老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个满载温情与敬意的节日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爱”在一起志愿者协会走进泰颐春养老中心,为长辈送上了一份别样又暖心的节日厚礼。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为弘扬孝亲敬老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个满载温情与敬意的节日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爱”在一起志愿者协会走进泰颐春养老中心,为长辈送上了一份别样又暖心的节日厚礼。
近日,由省委宣传部等省直六部门联合主办的全省敬老爱老公益广告创作展播活动完成作品评选,经过进一步遴选和打磨,推出15件敬老爱老公益广告作品在各大媒体平台集中展播,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新时代文明风尚。
为深入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在全国敬老月期间,吉林市中心医院老年病科围绕“健康护航、智慧相伴、权益保障、精神慰藉”四大核心,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敬老爱老活动,切实将关爱与温暖送到
为响应国家“敬老月”号召,中国人寿佛山分公司紧扣“弘扬孝亲敬老美德,共建老年友好社会”主题,在10月启动系列宣传活动,通过“阵地+场景”双线融合,把适老服务与防诈知识送到长者身边。
重阳佳节,孝亲正浓。29日,第四届旺旺孝亲奖“孝亲楷模推荐暨孝亲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在湖南长沙举行,吸引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海外嘉宾逾300人共聚一堂,见证120个奖项的归属。
重阳将至,情暖桑榆。重阳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深厚情怀。武威作为“天马故乡”,早在汉代就有“年七十授王杖”的敬老传统,王杖诏书令册简与彩绘漆木鸠等文物,见证了千年传承的孝亲文化。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培育和践
黄河奔涌,草原如画,重阳的风掠过千亭山的檐角,也拂过每一位老者的笑靥。这座城正以孝亲为笔,在深情厚土上书写着新时代的重阳诗篇,也早已把“孝亲敬老”融进了山河与日常。
金秋送爽,重阳情浓。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重阳节到来之际,2025年10月28日,鄂尔多斯市乌兰牧骑第一党支部、第二党支部组织党员,带着诚挚的祝福与精心准备的节目,走进伊金霍洛旗恩可社区开展“弘扬孝亲敬老美德 共建老年友好社会
29日是重阳节,第四届旺旺孝亲奖“孝亲楷模推荐暨孝亲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当日在湖南长沙举行,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海外地区的300余名嘉宾参加典礼。
2025年中华孝亲敬老文化传承创新大会暨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活动评选表彰会在京召开。会议表彰了1290个全国“敬老文明号”和1990名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
10月29日,合肥市安幼教育集团迎松路分园以“童心暖重阳,浓浓祖孙情”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重阳节系列活动,让孩子们用稚嫩的行动为祖辈送上最真挚的祝福。此次重阳节活动,让孩子们走出了课堂,在体验中深化了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更学会了用实际行动表达感恩。孩子们用一
10月29日,2025辽宁省庆祝重阳节大会在沈阳市南风大剧院隆重举行。大会以“弘扬孝亲敬老美德 共建老年友好社会”为主题,汇聚领导嘉宾、老年群体代表及社会各界力量,通过政策引领、平台搭建、成果表彰等环节,为辽宁老龄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为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10月29日,金堂县老龄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各镇(街道)联合社会各界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重阳敬老系列活动,为老年朋友们送上全方位的关怀与温暖。
为传承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深化“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文明实践内涵,重阳节来临之际,大武口区以“弘扬传统美德,共享重阳温情”为核心,联动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构建“文化共融+传统敬老+暖心助老”活动体系,让孝亲美德在新时代文明实践
10月27日,民政部等22个部门联合宣布《关于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这项关乎每个人未来的国家级课程即将全面启动。
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基础性工程。为切实做好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工作,着力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现提出如下意见。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学生孝亲感恩的美德根基,让孝德之风在校园悄然绽放,临汾市第三小学举办了“浓情重阳 孝亲感恩”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活动。
10月29日大理市妇联、大理市融媒体中心 • 大理人民广播电台综合广播FM99.9,本期《城市进行时·巾帼篇》节目嘉宾:大理市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大理一中教师自永军,和您一起关注:重阳话家风,传统节日里的“孝亲”与“和家”密码。
孝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伦理,并非僵化的封建教条,而是随时代演进不断丰富的精神财富。在现代文学语境中,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与朱自清的《背影》以个体生命体验为切入点,将传统孝道从“赡养”“顺从”的表层要求,深化为“理解”“感恩”“救赎”的精神共鸣,为当代
孝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伦理范畴,贯穿中国数千年文明演进脉络。从汉代“举孝廉”的选官制度到明代“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孝文化既塑造了家庭伦理秩序,也构建了国家治理的价值根基。江苏南京明孝陵以“孝”为名,见证着皇权对孝道的推崇,其承载的孝治思想跨越时空,为当